只剩政府不知物價多貴 vs. 共體時艱渡過漲價的苦日子
媒體: 聯合晚報 提供者: Richard
馬上前
聯合晚報 2007年07月01日
社論 只剩政府不知物價多貴!
把新聞上的兩個數字,合在一起算一下吧!一條新聞說:半數三十歲上班族,年薪不到四十萬,也就是平均每個月只有三萬塊左右。另一條新聞是:汽油持續漲價,已漲破一公升 三十元關卡。一個典型的台灣年輕上班族,如果要開車從台北到墾丁度假,算他的車一公升 跑八公里 ,車程單趟四百公里 ,來回耗掉一百公升 ,老天,薪水的十分之一就沒了!
百物飛騰,偏偏薪水沒漲,這是台灣一般百姓近日最深刻的感受,然而這卻也是我們政府最沒感覺、最沒反應的一件事。倒不是說我們相信政府對這種問題有多大的控制能力,而是不敢相信政府可以對影響大眾生活這麼深的事,裝聾作啞,連擺擺姿態做做樣子都沒有!
距今最近,上一次政府單位對物價表示關切,是主計處公佈的物價指數,竟然未升反降!換句話說,從政府的眼光看去,台灣根本沒有物價問題,也就不可能亦不需要設計執行什麼措施了。因此,過去幾十年,每當社會上物價激烈波動時,都會看到的政府作為,當然也就不會出現了。例如跨部會的物價會報,行政院全院層級的平抑物價措施,國營事業以其經濟規模發揮穩定作用,乃至擴大產學參與的討論等,現在政府統統沒打算做。
這是標準的官僚惰性,也就是毫不懷疑地,以官僚程序取得的數字為唯一真理,以數字來忽視、否定民眾的真實感受。官僚惰性只管自己的程序,只按照自己的行政方便來執行政策,這不叫專業,這叫「顢頇」!
民主時代,為什麼還能容許如此明顯的官僚「顢頇」呢?說穿了,那又是因為整個過程合乎執政黨的選舉利益。民進黨一到選舉,基本戰略向來是放出各種煙幕,讓人遺忘現實、遺忘現實中的種種不快,免得將帳算到他們執政缺失上去。忽視物價上漲,寧可用其他議題,意識形態、國家認同或族群撕裂來轉移焦點,才吻合民進黨的權力利益啊!
何其不幸,我們有這樣一個無法「苦民之所苦」的政府;更何其不幸,這政府拿來移轉焦點的手法,尋找意識形態敵人激發對立憤怒以遺忘真實生活痛苦,竟然用了這麼多年還繼續有效!真悲哀啊!
============20080520馬上好分水嶺============
馬上後
聯合晚報 2011年02月11日
社論 共體時艱渡過漲價的苦日子
不管什麼東西都漲價了!不僅家庭主婦叫苦連天,宅男女一族擔心連泡麵都要漲,最重要是很多民生產業承受著國際原物料上漲的壓力。從麵包店到小吃攤,成本每一項都在漲,賣價調高的防線已瀕臨失守,卻又擔心漲價會流失顧客。通膨的陰影下,苦日子又要來了嗎?
通貨膨脹的巨獸,不只是台灣,世界各國都在嚴陣以待。馬總統所到之處,被記者追問物價問題,總統急急回答「我們已在注意」。總統「注意」的結果,本來要漲沙拉油和糖價的台糖,暫時不漲了。這稍微擋住了有人趁機挑撥「政府帶頭漲價」的指責。但誰都知道,這股通膨巨浪乃全球洶湧而來,背後有天候和糧食生產的因素,有歐美國家貨幣寬鬆政策的因素,甚至有熱錢炒作的因素,絕非台灣本身靠著政府一聲令下「不准漲」所能抵擋。政府撐越久,除了國庫越損失,只會給特定廠商製造囤積的機會,市場反應會延緩且遲鈍;等到撐不住決堤之時,只怕情勢更加一發不可收拾。
這是一個需要共體時機的時候。政府固然要苦民所苦,在基本的民生物資方面密切監督和控制住較溫和的漲勢,素來「賺錢歸公」的公營事業此刻在一定範圍內勉力調節;並且要嚴防商家囤積,這種時候想發國難財的行徑一定要重罰。反對黨不要故意添亂,無理性地指責政府有害社會穩定,也無益於自己的形象。
最重要的是,民眾要強化一下過苦日子的認知和適應;就像過去石油危機和金融風暴之時,大家悶著頭過一點克勤克儉的日子。有人或許會說這是風涼話,尤其對貧戶而言,日子越來越難過,所以政府的社福機制要更積極發揮功能。但看一看之前景氣復甦之時,百貨周年慶萬頭竄動的景象,台灣的民間社會仍有相當實力,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應理解這波通膨惡浪乃全球趨勢,抱怨指責、怪罪政府皆無濟於事。通膨時代,的確會辛苦一點,此刻要回歸簡約生活,行有餘力回饋於人,戒慎恐懼也要相濡以沫,才能度過這個難關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